日期:2025-10-17 20:09:20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唐宋时期民间审美文化的代表免费股票配资,这也体现装饰纹样之中。其艺术的鼎盛时期为两宋时期,为了展现大足石刻的装饰艺术,以四位作者为主组织团队编撰了本书,他们有在石窟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人员,也有熟知热爱大足石刻的文化爱好者。大足石刻龛窟造像的装饰纹样体系凝聚了唐宋时期宗教艺术与世俗审美的精华。本书系统的罗列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龛窟造像,图文并茂地解读这些造像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及历史价值,这不仅是对大足石刻的装饰纹样进行总体概括与分析,书中还按照不同造像的装饰纹样加以归类,展示了众多造像的花冠、璎珞、莲台等装饰,且收录了百余幅装饰纹样的线稿,构建起了大足石刻装饰艺术的完整认知框架,为石窟保护与传统文化创新提供学术支撑。
《大足石刻装饰纹样》
李小强 印飞扬 文
周颖 肖人源 图
出版者: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展开剩余89%出版日期: 2025年10月
| 千年纹饰密码:解码大足石刻的唐风宋韵|
李小强/文
大足石刻,即今在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保存的石窟艺术的总称。起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之后,至两宋时期达到鼎盛,现存造像5万余尊,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点达75处。1999年12月,以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宝顶山“五处”石窟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宝顶山石刻圆觉洞右壁造像
从古印度传来的石窟寺艺术,自传入今新疆地区之后,在装饰图案上就开始呈现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其后,历经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之后,装饰图案都是其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图案的特点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造出了具有中国化的新的装饰纹样与形式。这其中,作为石窟艺术最后丰碑的大足石刻,其间的装饰纹样,也具有此特点。
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日月观音
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数珠手观音
在大足这些刻在岩石上的纹样,不但呈现出石窟艺术纹样的传承与流淌,还呈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痕迹。在这里,纹样的丰富多样,衬托出石刻造像的精美。下面,从装饰纹样的角度去欣赏一下大足石刻之美!从分类来看,主要是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火焰纹样、云气纹样等。
南山第5号三清古洞中心柱方形匾额右侧仙鹤
宝顶山大佛湾第18号观经变中的菩提树
宝顶山第18号观经变栏杆上由四个梭形围绕圆形形成的几何装饰图案
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龙柱线稿
北山佛湾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狮子线稿
从纹样出现在龛窟的位置来看,主要位于龛口、龛顶、门楣、底座等部位。大足石刻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其在开龛凿窟上,延续有石窟艺术的传统,又极具大足石刻的地域文化特色。从此方面,可以了解大足石刻在龛窟装饰上的演变特点。
北山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龛口装饰
从造像本体所呈现出纹样来看。主要石刻造像的花冠、项饰、身饰(璎珞)、莲台和背光等,还有龛窟内建筑(塔、经幢、转轮经藏、宫殿等)、座椅、器物、动物以及碑刻等上的装饰。其中花冠、璎珞、背光等元素,是大足石刻装饰艺术性的精华所在,雕刻精美,具有时代气息,代表了大足石刻装饰艺术图像的重要成就。
石门山第6号西方三圣与十圣观音窟菩萨冠饰
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数珠手观音线稿
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玉印观音冠饰线稿
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如意珠观音身饰璎珞线稿
北山佛湾第133号水月观音窟水月观音身饰璎珞线稿
从不同的造像题材角度来看。分别为佛像、菩萨、罗汉(僧人)、护法神、飞天、供养人,以及道教、儒家题材装饰。不同的题材,因其特点而又呈现出变化,以及自身的装饰特点。
石门山第6号西方三圣与十圣观音窟外护法神
妙高山第4号西方三圣及十圣观音窟飞天
北山佛湾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飞天线稿
本书以“纹样”为脉络,构建起大足石刻装饰艺术的完整认知框架。前四章层层递进:从龛窟题材的宗教象征到建筑结构的空间韵律,从造像主题的叙事语言到细节装饰的匠心独运,将飞天飘带间的云纹、菩萨璎珞上的宝相花、莲台基座的忍冬纹逐一解析。书中特别聚焦两宋鼎盛时期的艺术成就,揭示纹样如何以线条的流动、形态的变化,折射出佛教艺术中世俗审美的渗透与创新。
第五章收录的近百幅高清线稿堪称全书点睛之笔。编撰团队以精准的笔触复刻花冠的繁复、衣袂的飘逸、建筑纹饰的精湛,既为研究者提供珍贵图谱,又让普通读者直观感受唐宋工匠“以刀代笔”的精妙技艺。这些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是古代匠人对自然万物的抽象提炼——莲瓣的层叠象征净土庄严,卷草纹的绵延暗合轮回不息,每一道刻痕都凝结着东方美学的哲学智慧。
| 编撰团队感言 |
“
我们深知,这是第一次如此系统呈现大足石刻装饰纹样,面对这一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始终秉持严谨态度,力求精准呈现每个文字、每道纹饰!
我们也深知,这一本书籍的呈现,仅仅是一个开端,希望得到读者的雅正,为描绘更具唐风宋韵的大足石刻装饰纹样,一道奔赴!
”
| 作者简介 |
李小强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著有《大足道教石刻论稿》《崖壁上的世俗文化》《大足石刻佛教造像论稿》《大足石刻史话》《大足石刻十八讲》《大足观音造像研究》等专著,发表大足石刻研究论文 50 余篇、大足石刻欣赏性文章300余篇。
印飞扬
毕业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校期间曾参与多个设计项目,如贵州安顺观光列车设计项目。长期以来热爱艺术创作,积极参与石窟艺术文创设计。
周颖
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考古测绘、展览设计和文创研究等工作。2003年以来承担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足石刻全集》的考古绘图。
肖人源
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博物馆员、工艺美术师,重庆市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 购书链接 |
文字 | 李小强
制作 | 四加
校对 | 十一免费股票配资
发布于:江苏省英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